历史和技术细节
历史
1926年,卡利斯·布伊盖斯(Carles Buigas)构思设计了将港口与米拉马尔(Miramar)连接在一起的空中缆车,与蒙锥克山(Montjuic)相连,由拉蒙·卡勒萨达(Ramón Calzada)和约瑟夫·罗达(Josep M. Roda)担任合作伙伴,以便把1929年博览会会址与滨海区域连接起来。
直到1928年才得到私人投资,由于时间太晚,不能赶在博览会前完成建设。随后,布伊盖斯将其在该项目中的股份出售给了约瑟夫·罗达(Josep M. Roda), 后者在经过两年的建设后,最终于1931年完成了该项目。
在内战期间,缆车关闭,电缆被拆除,塔楼成为保卫巴塞罗那港口的战略要地。
1958年,巴塞罗那缆车股份公司(Teleféricos de Barcelona S.A.)接管了这些设施,并于1963年5月20日投入新缆车,不间断运营直至1995年。
圣塞巴斯蒂安塔楼和海梅一世塔楼在经历两年的修缮之后,港口缆车以类似1931年的面貌恢复了运营,全年在巴塞罗那塔区域(Barceloneta)和蒙锥克山(Montjuic)之间运送乘客。
缆车路线总长1292米,持续约10分钟左右,由金属塔架支撑的同步运输线组成,采用十字交叉支撑,交汇顶点处由混凝土块上的金字塔形基础支撑。
圣塞巴斯蒂安塔位于巴塞罗那塔海滩旁,高78.4米,采用三个十字交叉支撑,无横向分隔。上部为矩形延展为多边形的平台,并在矩形长边有伸出部分,其中舍友餐厅和缆车乘坐站。
位于巴塞罗那码头的海梅一世塔楼(Jaime I)高107米,比前一个塔楼更加匀称细高,在第一个十字交叉结构上,有一个八角形平台,内有餐厅和观光台,而顶上的平台更小,为封闭式观光画廊。
这两座塔楼都被列入巴塞罗那历史艺术遗产名录。
动力站位于 米拉马尔,直接建在蒙锥克山上,海拔56米。
技术数据
主要特征
路线两端的总距离为: |
1.300 米 |
各站海拔高度: |
|
米拉马尔: |
57 米 |
海梅一世塔楼: |
101米. |
圣塞巴斯蒂安塔楼 |
70 米. |
吊舱数量 |
空载重量 |
载客量 |
2 |
2 x 1.300 公斤 |
19 人 |
驱动设备
功率 |
最大速度 |
|
主机 |
120马力 |
每秒4.8米,也即每小时17.3公里 |
辅助机器 |
55马力 |
每秒2.4米,也即每小时8.65公里 |
缆绳
缆绳数量 |
长度 |
直径 |
|
轨道 |
2 |
1.350 米 |
45 毫米 |
拉力器 |
2 |
70 米 |
75 毫米 |
拉力器 2 |
2 |
60 米 |
40 毫米 |
牵引机 |
1 |
1.350 米 |
23 毫米 |
反向牵引机1 |
1 |
1.350 米 |
23 毫米 |
辅助机 |
1 |
2.700 米 |
18 毫米 |